建立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第二次联合抗日
时间:2019-07-18 09:07:17
来源:磐石市融媒体中心
1933年4 月,《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由莫斯科辗转到哈尔滨,5月中旬满洲省委召开扩大会议讨论贯彻中央来信。因中央发出这封信的时间是1月26日,所以叫“一·二六指示信”。内容是对满洲(东北)当前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民族矛盾是当前的主要矛盾,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会后省委马上分派干部赴各地传达“一·二六指示信”,南满地区的传达贯彻由省委秘书长冯仲云负责。在冯仲云赴磐石期间,杨靖宇对北方五省会议决议持有异议,认为与目前的任务不能结合,脱离群众行不通,决定去哈尔滨请示省委,明确今后对敌斗争策略和队伍活动方向,杨、冯二人都在途中,未能见面。冯仲云历经生死考验,于5月下旬到达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召开了中心县委和游击队党委扩大会议,冯仲云指出:“北方五省会议反对了北方落后论,要在东北这样的反日熔炉里建立苏维埃和红军,这是脱离群众和不现实的、错误的”“党在群众中进行反日斗争活动,不是提出平分土地的口号,而是动员各方面的群众参加反日斗争,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直至建立民众的反日政府。”中央“一·二六指示信”,在红石砬子会议上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中央精神非常及时,联系从抗战以来同东北军旧部及山林队等武装的关系及中心县委统一战线的尝试,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抗日斗争的方向,坚定了必胜的信念。
1933年6月初,杨靖宇从哈尔滨返回磐石,立即同李红光、纪儒林等分别到傅殿臣、宋国荣、乐子、曹格非等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商讨大敌当前如何联合起来共赴国难的对策,大部达成了联合的意向。6月中旬,原东北军旧部的赵宝林(赵旅)部、马立三(马旅)部、山林队“交人好”部、“南侠”部,在吉昌镇以西的板凳沟被日伪军团团围住,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也未能突围。由于这些队伍以前同日伪当局围剿过南满游击队,明知附近有红军,但没有脸面求救,只有挺着被歼灭。杨靖宇得到这一消息,立即派人送信,告诉他们再坚持一下,援兵马上就到,给这支被日伪军围困的队伍吃了定心丸,提振了士气。当时南满游击队只有两个分队在驻地,仅有20多人,杨靖宇调动了磐东区委的自卫队、青义军和儿童团近百人,同游击队一起兵分四路,绕到日伪军背后,在黄昏时刻发起进攻。因武器不足,运用了鞭炮装在铁桶里的疑兵之计,一时枪声大作,内外夹攻,日伪军弄不清到底来了多少增援部队,乱了阵脚,被围的赵旅马旅等乘机迅速突出重围。获救的赵宝林抓住杨靖宇的手说:过去我对不起弟兄们,现在我知道了谁是朋友,今后我姓赵的如果三心二意,天地良心不容。后来事实证明,赵宝林一直坚持抗日到底。
杨靖宇在1933年6月至7月中旬,同赵旅、马旅、毛团、孙团、韩团、宋团、殿臣等部联合作战5次,运用兵力5000余人次。1933年6月14日,伪吉林省清乡委员会发了悬赏布告:“一个月内生擒殿臣者,予以一万八千元之赏金,只献殿臣之首级者,赏八千元。”杨靖宇抓住这一时机,在几次联合抗日作战的基础上,于7月20日在桦甸八道河子的威虎山,牵头召开了有毛团、马旅、赵旅、韩团、三江好、殿臣、四季好、常占、许团等代表参加的大会,决定成立“抗日军联合参谋部”。会议决定由毛团的毛作彬任总指挥,杨靖宇任政委,李红光任参谋长,设作战计划、侦察、军医、政治、技术、交通6个科,拥有兵力3000多人。这次抗日联合,得到了延安《解放日报》的盛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