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建立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开展兵运工作

时间:2019-07-03 09:46:51 来源:磐石市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磐石工农反日游击队刚一成立,就收到松花江以西山林队总舵把子傅殿臣的信:“限10日内将缴获大排队的枪弹如数缴出,过期不缴立即讨伐”。东北历史上占山为王、打家劫舍的被称为“胡子”或“胡匪”,到抗战时期由于斗争的需要,也为了统一战线的考量,我党就称其为“山林队”。占山为王有个规矩,新立的“山头”一定要拜码头,取得区域内霸主的“许可证”,并且要向各个“山头”通报。虽然中共党的武装不信这一套,没有考虑这一程序,但同这些武装发生冲突会误了大局,甚至难以生存。所以,磐石工农反日游击队政委杨君武凭着兵运工作的经验和在北满同山林队打交道的经历及过人胆识,单枪匹马,闯关过卡,成功说服了殿臣并取得了充分信任,不仅没有缴反日游击队的武器,还成了朋友,不久也举旗抗日。面对日寇侵略、国破家亡这样一个大局,不当汉奸的中国人寻求民族解放的共同点,团结起来,共同战斗,把日寇赶出中国,这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初时的概念。

 中共磐石中心县委为争取更多的力量参加抗日,先后派出几十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到各山林队和伪军中去做兵运工作:派孟洁民、刘克文、王耿、朴亨燮、金成焕到伊通营城子伪军第五旅第十三团第二营第七连;派朴翰宗、朴鲁哲到东北军旧部宋营;派侯化民到呼兰伪军八连(绿杠队);派陈玉振到“常占”队;派抗日军突击队干部到“五虎”、“九江好”、“四季好”、“双胜”等山林队建立团组织,还接收了曹国安、宋铁岩、张瑞林驻烟筒山满洲国步兵第14团迫击炮连党的关系等等。瓦解了敌人阵营,增加了同情抗日、参加抗日的力量。

日伪资料披露:“从满洲事变到昭和七年(1932年)之间,在磐石地区,军队相继哗变,当地治安极为混乱。4月4日,龙介天部80人在三道岗倒戈;5月14日,驻磐石第二连全体携械潜逃;5月16日,驻伊通营城子第五旅第十三团第二营第七连倒戈;6月24日,驻磐石机枪连留守部队倒戈。”“昭和八年5月29日,驻烟筒山满洲国步兵第14团迫击炮连士兵60人叛逃,投奔红军(枪杀了连长,携带迫击炮一门,步枪40支),另该连留下来的士兵30人,也在被遣散后投奔了红军。同年7月13日,该步兵第十四团机枪连第一班连同班长等6人(携带轻机枪一挺,步枪6支,弹药约2000发)投奔红军。还有被该团开除的通敌者6人,也参加了红军。同年7月22日,该团士兵30人参加红军(携带步枪33支,弹药3000发)”。

 当时磐石中心县委委员职工部长李承雨负责“统战”工作,在1933年3月只身去磐西区大炕山,同宋营联络的十几支山林队商讨抗日大计,在返回根据地途中被敌人杀害,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