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1月,满洲省委候补委员、军委代理书记、省委巡视员杨靖宇只身来磐石,几经辗转,两次被山林队抓捕,命悬一线,杨靖宇凭机智勇敢化险为夷。在吉林特支书记李维民的努力下,同在桦甸常山蜂蜜顶子的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取得了联系。杨靖宇到达部队,认真听取了情况汇报,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有的主张到东满的深山打游击;有的主张分散隐蔽起来,伺机再动;有的信心不足,想插枪散伙;有的主张打回磐石。杨靖宇耐心细致地逐一做思想工作,摆事实讲道理,提出了著名的“灯芯”理论,他指着油灯说,我们是灯芯,群众是油,灯芯离开了油还能亮吗?磐石是我们的根据地,有党的基础和群众基础,那里是我们的根。统一思想后,根据满洲省委的指示精神,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决定将满洲工农反日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也称东北游击队、磐石游击队,孟洁民任总队长,初向辰任政委,王兆兰任副总队长。据日伪资料记载:“磐石地方的正规红军的成立要比满洲其它任何地方要早”。
杨靖宇带领红军南满游击队返回磐石根据地,途中,在磐东一举解除了反动武装于宽部,缴获29支枪,提振了游击队的士气。随即在磐东区石虎沟的大清观,杨靖宇对游击队进行了思想、组织、纪律整顿,批评了各种错误思想和逃跑主义倾向,使游击队全体指战员统一了思想意志,严明了组织纪律,队伍面貌为之一新。在整军的基础上,杨靖宇以省委巡视员的身份主持召开了中共磐石中心县委扩大会议,改组了中心县委,免去了全光书记职务,由朴元灿任第二届中心县委书记兼组织部长,纪儒林任宣传部长,孟洁民任军事部长,李承雨任职工部长,赵杰任秘书,李东光、纪东明任巡视员。会后,杨靖宇把游击队带回了玻璃河套抗日根据地。
1933年初,红军南满游击队总队长孟洁民,在同伊通县(磐石吉昌镇)长胳膊屯地主张志仁谈判过程中,遭暗害牺牲。继任总队长王兆兰和政委初向辰,在磐东遭到日伪军偷袭壮烈牺牲。磐石中心县委决定由袁德胜代理总队长,中心县委宣传部长纪儒林代理政委。杨靖宇当时在海龙(梅河口)县巡视,得到消息迅速返回磐石西玻璃河套,同由团省委来磐石巡视的刘过风一起,为孟洁民、王兆兰、初向辰举行了追悼大会,重振士气,重整队伍。经磐石中心县委请示省委批准,杨靖宇留在磐石代理南满游击队政委,后改任政委。杨靖宇留在了磐石,带领无数磐石英雄儿女拼杀在抗日救国的主战场,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抗日战歌。
中共抗日武装的壮大,成了日伪当局的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从1933年1月下旬至4月中旬,动用了千余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和南满游击队实施了4次疯狂围剿,均被杨靖宇以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中心县委的支援保障、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配合所粉碎,游击队威名大振,队伍迅速壮大到400多人。到9月中旬,游击队同日伪军及反动地主武装共进行大小战斗60余次,击毙击伤日伪军及地主反动武装数百人,沉重地打击了日伪的反动统治。日伪报纸称吉林为“满洲治安之癌”,磐石为“癌中之癌”。因此,日伪当局在全县强制推行“暂时保甲法”和“集团部落”归大屯。所到之处烧农民的房屋,用刺刀逼迫零星散户归屯,烧山林,不给红军南满游击队留藏身之地,红石砬子、玻璃河套根据地区域内的森林大火一月不熄;抢夺群众财物,切断游击队的后勤补给;杀害反日群众,呼兰镇南岗村几十户被屠,吉昌镇一次被杀害200余人,烟筒山、磐石城一周被杀害300多人,这是日寇侵略中国最早实施的“三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