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满洲省委指示,在省委常委金伯阳的协助下,1933年9月18日,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在红石砬山下的猪腰岭长寿宫庙前广场召开大会,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代表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发表了独立师宣言。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李红光任参谋长,刘用国任特支书记。实行三三建制,设一团、三团、政治保安连。一团团长袁德胜,政委朴翰宗,参谋长李松波;三团团长韩浩,政委曹国安,政治部主任李明山;所空的二团为师部代号。政治保安连直属师部,连长崔山好,政委程斌。武装力量达700多人,其中独立师400余人,四个区委自卫队、青年义勇军320人。同年10月,为响应团中央关于成立“少共国际师”的号召和团满洲省委的建议,独立师决定成立少年营,营长朴浩,政委尹京文。
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成立后,联合各路抗日武装主动出击,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同日伪军等反动武装大小战役11次,平均三天打一仗,使得日伪当局万分惊恐。关东军司令部决定以皇军第十师团为主力,调动奉天(沈阳)、吉林等地的守备队、警备司令部共12,000人对东北人民革命军及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实施围剿。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形势面前,磐石中心县委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暂避锋芒,独立师实施战略转移。此前,杨靖宇派韩震等5位同志越过辉发河到辉南县、金川县、柳河县同当地党组织和游击队取得联系,为独立师战略转移做了必要的准备。10月23日,杨靖宇率领师部、三团、保安连在三棚砬子同日伪军打了一仗。24日转到驿马郭家店,25日直奔桦甸,虚晃一枪,回师呼兰,取道西柳树。27日晨到达黑石肖家渡口,渡过冰冷的辉发河,挥师南下,进入长白山腹地并向南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磐石方面仍留下一团和少年营继续武装抗日斗争,磐石中心县委领导新成立的磐石游击队配合一团和少年营以及后来迂回于磐石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一直坚持抗战到1940年,对日伪作战达70余次。
杨靖宇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挺进长白林海,经过一年时间,队伍发展到500多人,并改编了6个直属游击大队,总兵力达到900多人。还团结协调各路抗日义勇军1000余人,把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扩至辽东的部分县市(磐石中心县委领导的地域一度扩展到24个县)。期间,杨靖宇率领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同日伪军打了十几仗,把铁杆汉奸伪旅
长邵本良打的丢盔弃甲,三次攻陷邵本良的老巢凉水河。在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支持配合下,独立师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日声威。